日常食用的鱼类中,总有一些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“冤家”,它们或是出于俗称相近,亦或是因为外形相似,不仅让食客们一头雾水,也让一些商家有了可趁之机。龙脷鱼和巴沙鱼,就是其中经典的一对。
你能分得清巴沙鱼和龙利鱼吗
01
龙脷鱼
就是绕口令里那个鳎蟆
提起龙脷[lì]鱼,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,它其实是广东及香港一带对于鲽形目鱼类(也泛称比目鱼)的统称,尤其特指鲽形目中的鳎亚目。
原因很简单,因为鳎亚目的鱼类形似舌头,因此它们被称为“龙舌鱼”,而“舌”的粤语发音近“蚀”,有折本的含义,听起来不够吉利,于是人们用反义“利”的发音代替,加上“肉”字边写作“脷”,于是也就叫成了“龙脷鱼”,简化后的商品名即“龙利鱼”。
虽然叫龙脷鱼,但它们其实一点都不lonely,鳎亚目大家族的成员众多,包括鳎科(Soleidae)、舌鳎科(Cynoglossidae)以及无臂鳎科下的许多鱼类,前两科较常食用的,笼统区分的话双目长在身体中轴线左侧的是舌鳎,双目长在身体右侧的是鳎。听起来十分洋气的龙脷鱼在北方还有一个特别乡土的俗称:鳎蟆[tǎma],就是那个有名的“喇嘛鳎蟆哑巴喇叭”的绕口令的主角之一。
龙脷鱼们的外形长长扁扁,通常都栖息在泥砂质海底,喜欢将身体埋藏于泥砂中,只露出两眼观察四周情况,有一些种能随环境改变体色。它们游泳能力不佳,以波浪状的方式上下摆动身体来游动。
龙脷鱼又称为鳎沙鱼,英文名Tonguefishes。它们中的很多种都适合食用,并且一些种已有规模化人工养殖。龙脷鱼生长速度较快,常见的食用种比如:短舌鳎、半滑舌鳎、大鳞舌鳎、双线舌鳎、条鳎等等,它们的体长从十几公分到半米不等。
龙脷鱼是一类非常优质的食用海鱼,它们出肉率高、口感细腻少刺,并且肉质坚韧又有弹性、鲜美而无杂味,几乎适合所有的烹饪方式。无论是清蒸、煎炸、红烧或是做成肉馅都极其美好,龙脷鱼还可以加工成鱼柳。
清蒸龙利鱼
正如我们了解的那样,超市冰柜中很常见的“龙利鱼柳”,其实绝大多数都不是这类海水鱼,而是一种长相迥异的淡水鲇鱼——巴沙鱼。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种鱼怎么就扯上关系了?因为它们片成鱼柳后长得实在是太像了。
巴沙鱼柳,很像龙利鱼柳
02
巴沙鱼
/性价比高的替身
巴沙鱼来自于英文俗名“Basa fish”的音译,并不特指某种鱼,而是包含鲇形目巨鲇科下的低眼无齿